《靜觀自我關懷8周課程》
MINDFUL SELF-COMPASSION 8-WEEK PROGRAM
「靜觀自我關懷」是甚麼?
「靜觀」(Mindfulness)是一種人人可學的覺察訓練,對當下的經歷不妄下判斷地了解,也就是如實、 如是地覺知此時此刻的自己,包括自己的身體感覺、情緒、想法、行爲和經歷。
「自我關懷」(Self-Compassion)是一種生命態度:當面對人生的困難和痛苦時,能帶著善意,溫柔地照顧當下面對困苦的自己。
「自我關懷」是當你遇到困難、遭遇失敗、感到痛苦,或甚至討厭自己時,用像對待你要好的朋友或親人那樣,以支持和理解的方式善待自己。
簡單而言,「靜觀自我關懷」(Mindful Self-Compassion) 可說是對自己滿有溫情的靜觀。
靜觀自我關懷三大要素:善待自己,共通人性,靜觀當下
善待自己 (Self-kindness)
自我關懷強調當我們感到痛苦、失敗或者感覺痛苦時,以溫情而體諒的心態善待自己;而不是以自我批評的態度,無視自己的痛苦,或者責罰自己。
當我們踐行自我關懷時,我們深切體會自己是不完美的,是會有(也接納自己)失敗的時候,在人生路上,也必然遇上困難與痛苦;所以當面臨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時,遇到令人困苦的境況時,我們可以溫柔地對待自己,而不是自責和妄作批評。
人不可能永遠都能得到他所想要的。當無視現實限制,與不能改變的困苦對抗,痛苦就會以壓力、沮喪和自我批評的形態擴張。
然而,當我們帶著同情與善意去接納自己時,就會擁有更多的平靜與安寧。
共通人性(Common Humanity)
所有的人類都會在其人生中經驗苦痛。人之所以爲人,就意味著他是脆弱和不完美的。因此,自我關懷包含承認人生是有痛苦和不足的部分,這是全人類共通的。 這不是單獨只發生在「我」 (I)獨單一人身上,而是「我們」(We全人類)都會遇上的,是人類的共通本質。這促使我們更容易減少無益的自我批評,以關懷和理解的心對待自己。
靜觀當下(Mindfulness)
自我關懷要求我們以較平衡的方式,面對我們的「負面情緒」,這樣它們就不會被壓抑或誇大。關鍵在於我們能將當下受苦的自己,跟那些同樣遭受苦痛的人聯繫起來;於是,我們能以更廣闊的背景,看到自己的現狀。
靜觀當下是不帶批判地,以接納的心覺察我們的思想和情緒;如其所是,不抗拒逃避,也不迷失陷入。能直視人生的苦痛,有助我們更能生出關懷的動力。與此同時,靜觀要我們不要過度沉迷於自己的想法或情緒,否則我們會被負面反應綁架和擄走。因爲我們願意以開放和清晰的心,去覺察我們的思維與情緒,我們才能真正地看清楚它們。
學習靜觀自我關懷,對我們有甚麽幫助?
2009年至今,全球已有400多項科學研究表明,靜觀自我關懷對人的健康和幸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,比如改善心理和身體健康、改善社交及家庭關係,更有能力關顧別人,增加個人覺察力、提升情緒彈性(抗挫力)和整體生活滿意度;也有助降低焦慮、抑鬱,以及壓力和心理創傷帶來的影響。
甚麽人需要學習靜觀自我關懷?
- 經常對自己不滿自責。
- 對自己的錯誤或弱點思慮過多,甚至知道這些思慮無補於事,但卻停止不了。
- 即使表現良好,也害怕失敗與被別人拒絶。
- 情緒低落或遭遇挫折時,對自己嚴厲苛責,不懂「體諒」自己的艱難和限制。
- 習以為常地以泠酷無情的批評態度來激勵自己,卻漸感精疲力竭。
- 只懂付出,而忽視自己的需要,漸感力有不逮。
甚麽人可以學習靜觀自我關懷?
儘管有相當的療愈效用,然而,「靜觀自我關懷」是一種生命學習、生活訓練,並非一種心理治療。學習「靜觀自我關懷」不需要任何心理學、醫學或其他專業背景,開始學習時,也不需要有任何靜觀的基礎。
我們相信:要懂得照顧和關愛自己,才有力量長期地照顧和關愛別人。
簡單而言:
每人都需要學習自我關懷,
每人都可以學習自我關懷。
靜觀自我關懷課程簡介
「靜觀自我關懷」(Mindful Self-Compassion) 自2009年由美國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學家 Christopher Germer 博士和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家Kristin Neff 教授聯合創始以來,已成爲全球最有效和最受好評的靜觀類課程之一,目前在22個國家用11種語言進行講授。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靜觀中心(UCSD)與靜觀自我關懷中心(CMSC)的聯合推進下,現已發展爲系統化的認證心理教育課程。師資培訓師主要分布在美國、德國、英國、瑞士、荷蘭、西班牙、中國、韓國。
建基於科研基礎,目前,已經超過數百項科學研究表明,靜觀自我關懷課程,對人的健康與幸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。
課程特色
- 在課堂中學習靜觀與自我關懷練習,於生活中操練,以培養自我關懷的生活態度與能力,藉以關愛自己,也更有力量照顧別人。
- 本課程以當代科學、心理學研究爲依據,以實務應用為方向,不涉及特定的宗教取向,以深入淺出的方式,務求幫助學員培養自我關懷的能力,以達至改善身心健康與整全成長。
課程主題
- 探索靜觀自我關懷
- 靜觀/正念
- 慈愛/慈心
- 發現你的關懷之音
- 生命的深度
- 與負面情緒相處
- 探索困難人際關係
- 擁抱你的生活
導師簡介:梁錦堂博士 (Eric sir)
Eric sir為資深靜觀老師,自1999年開始修習靜觀(mindfulness, 或譯作正念),香港少數認證的《靜觀自我關懷》課程導師。
曾任職香港大學教學顧問/講師、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講師、香港教育大學兼任講師、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名譽專業顧問、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課程設計顧問。現為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名譽講師、生命樹輔導及培訓中心總監。
Eric曾修讀輔導學碩士, 社會科學 (行為健康) 碩士,期望結合心理輔導、靜觀(正念)訓練、人生教練等專業,發展及推動全人生命健康與關懷。1999年開始學習靜觀,為香港首位接受英國The Present兒童及青少年靜觀課程授證導師,受訓認可任教 [.b] Foundations 靜觀課程,Mindfulness-based Cognitive Therapy《靜觀認知治療》(MBCT for depression, MBCT for Life, Finding Peace in a Frantic World)課程導師,《靜觀/正念減壓》Mindfulness-based Stress Reduction (MBSR)課程合格導師(Qualified teacher),《靜觀自我關懷》Mindful Self-Compassion (MSC) 課程認證導師(Certified Teacher)。
2015開始,在特殊教育需要孩子家長群體中分享靜觀及自我關懷,並完成相關研究,獲授博士學位。其間亦與多個機構及項目合作,受邀為香港賽馬會贊助《正念家庭社工計劃》導師及督導(2018-20,2022-24),利希慎基金贊助《正念青年社工計劃》導師及督導(2020-21),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課程設計顧問(2015-22)。
除修習正念/靜觀外,Eric 2002-10年間亦完成認證NLP/NS 培訓師(Certified NLP Trainer & Neuro-Semantic Trainer)、NLP高級執行師 (NLP Master Practitioner)、認證催眠治療師導師(Certified Hypnotherapist Instructor)、註冊催眠治療師(Certified Hypnotherapist)、認證5-PATH催眠治療師、註冊大成教練(Certified Meta-Coach)等等資格,為亞太身心語言程式學協會創會成員。為香港少數在大學內,以專業並學理依據介紹NLP及催眠治療的老師。
著作包括《彩繪人生:提升生命的七種素質》、《境由心造:自療情緒的5個妙方》、《善別-向臨終者和逝者告別》、《身心靈全人健康之旅-親子平行小組課程教材套》、《給父母與孩子的禮物-靜觀與自我關懷》等。
Eric累積多年教學、培訓、靜修及心理輔導經驗,靈活運用不同心理治療和教育方法,近年致力結合正念(靜觀)、自我關懷、心理與心靈教育,推動發展全人健康生命成長項目。
課程地點:
九龍旺角廣華街48號,廣發商業中心21樓2114室
油麻地港鐵站步行約5至7分鐘。
(或由港鐡旺角站、旺角東站步行到達)
課程日期及時間
日期:2025月8月5日 至9月30日,逢星期二晚
時間:晚上7:00pm–10:00pm (大約2.5至3小時)
共9課:8次主要課節 及 1節 止語靜修練習課
收費:(包括講義、家課練習及練習mp3)
HK$4100
早鳥優惠 (HK$3800) 7月19日前
Eric任何收費課程前學員優惠 (HK$3600)
注意事項:
- 課程教學流程依照Center for Mindful Self-Compassion課程規範。
- 香港人生活繁忙,身兼多職;然而,為便學員獲得最好益處,請盡量全程參與課程,課程內容緊扣遞進,學員缺課請盡量控制在2次以來。如有特殊情況,可諮詢導師。
- 靜觀與自我關懷的練習有如運動鍛鍊和照料身體一樣,並不能單單停在知識學習的層次,每日的練習有助保養和強化身心;因此,也邀請學員,在課程學習過程中,按照導師建議的練習設計,每天練習與關愛自己(約10至20分鐘)。
報名及聯絡
Whatsapp聯絡 6594-8282
電郵 mail@treeoflife.hk
或直接聯絡 Eric sir 梁錦堂